第 753 章 753(1 / 1)

平台认栽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其实远大于实际意义,因为这些年来,一些社交平台对于舆论的掌控,以及在法律上的屡屡逃脱都给民众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印象,就是这些社交平台游离于法律之外,神通广大,难以限制。

这种情况下,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直接放弃抵抗,但至少有一部分人会因为现实或者经济原因,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损害也选择容忍和放弃追寻公平或者补偿。

而这些人一旦发现有比较有效而且低成本的方式可以讨回公道,一定会前去进行尝试。

几乎是老总被叫喝茶,社交平台出通告之后的当天下,殷怜这边就开始出文章出活动出课程,主题内容就是讲述的网络造谣,名誉损害,影响计算,以及证据留存等等,可以说是直接把瓜转变成了知识点,实时讲解。

但是很多人在学了这些课之后,反而颇产生一些疑惑——按照映网(经过与荆则明的商议,最后网站平台主区域定下的正式名称是“映照华夏”,虽然在普通人看来有点过于拘谨和官方,但若等到之后官方回收了平台,这个名字就会很合适了。相对之前,其实殷怜这边的蕴含直播等内容的子平台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未来梦”,未来会包括各种文化娱乐内容,当然目前普通网民肯定是没有它们区分开来的概念的)目前给出的相关法律知识点,其实殷怜这样大张旗鼓,却未必能在这一场舆论竞争里获得多少补偿,最多不过是名誉上的澄清而已。

但实际上,《真象假相》的评选程序其实已经相当公开透明了,最后得出的结果也相对令人信服,当然会有一些粉丝因为个人滤镜问题会对结果有所不满,但是如果真遂了他们的意才会让结果显得比较偏颇。

这种情况下,先不说看到内幕流言的人有多少相信,有多少在乎,就算他们真的看了,信了,大部分人也未必会放弃观看——毕竟,有些事情发生得多了,很多人也就都看淡了。

更多的人恐怕根本不相信这些谣传。

当然,影响是有的。有些没有看过节目的人,看到传言可能就信了,然后对节目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这种情况下,名誉损失肯定是有的,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影响其实极小——因为就目前节目的知名度来说,在这种人气下仍旧没有去观看节目的人,不管有没有看到相关的负面新闻,之后去观看节目的可能性都已经非常小。

其实这种负面新闻真正容易影响的反而是那些质量好但是本身宣传力度不够的佳作。但这些作品连宣传途径都没有,自然也没有什么能力跟大型的媒体平台相抗衡,最后只能等候时间为之平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真象假相》虽然目前损失并不算很大,殷怜却没打算轻轻放过。

平台方出了道歉公告,但是殷怜并不买账,她只是让官方出了一个公告,列出了对警方提出过的诉求——她要求所有相关平台,所有发布过谣言信息的账号删除掉谣言信息,并且发布一个道歉公告,道歉公告之中要包含之前发布过的谣言内容——要求是原文截图,或者是内容复制,总之不可以经过更改;对于造谣的澄清与道歉——必须是诚恳且不含任何歧义的,如果其中包含任何没有根据的引导,暗示,都将不视为道歉而认为是进一步的造谣生事;另外公告必须置顶一段时间,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个是置顶时间不得短于谣言发散时长,而这里的谣言发散时长包括目前网络上的转载转发和流转,也就是说,如果各种搜索引擎的前列或者一些流量大的网络媒体上仍有转载的谣言在展示或者流传,那么就视为流言仍在发散,那么辟谣公告就要一直置顶发布,如果想要结束这个展示过程,要么就主动去寻找转载方撤除谣言内容,要么就赔付节目组本身撤除谣言和消除影响所需要付出的人力和金钱成本。

撤热搜的钱谁花谁心疼,所以这个要求看上去合情合理,实际要操作那绝对是伤筋动骨。

第二个要求则是澄清谣言本身的曝光率和转发率不能低于谣言本身积攒的数据。也就是说,澄清公告要撤除,那么阅读量,转载和评论都要超过原谣言。其中阅读量也就是点击是硬性规定,而转载和评论则看综合数据。

如果达不到怎么办?

达不到就一直挂着呗,挂个十年八年的,好歹是网红公众号,总能凑出足量的数据的。

老实说,光从诉求上看,其实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毕竟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其实是一种非常反正义的社会现象,相比之下,谁造谣谁澄清,谁负责消除影响,这个要求简直合情合理到了极点。

节目组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要求,也没要求什么名誉损失费,甚至解决方案还给二选一。

但现实不是这么算的。造谣天生比辟谣吸引眼球,要让辟谣公告的关注度超过造谣,要么需要机缘巧合,要么事件本身的性质需要非常受人关注,甚至恶劣。而如果是普通的娱乐新闻想要达到这种效果,那恐怕真的需要挂上十年八年,还要账号本身运营得好。

但是任何营销号挂上这么一条置顶,怕是什么消息的效果都能砍掉大半儿。账号不说直接废了,那也是元气大伤。

但别觉得这条关注度惩罚力度最大,其实前头那一条制止谣言发散才是真的致命损失,因为后者只要足够不要脸,或者找些水军刷一刷数据,总能达到要求,毕竟就连谣言的阅读数据很多时候都有一定水分,那么澄清为什么不能有水分呢?但是相比之下,搜索引擎,各大平台的新闻数据和传播排序很多时候比起人气来,其实更大的组成部分都是真金白银,无非是付给了水军还是平台运营商的区别。这种情况下,谣言传起来容易,清理起来……就是各种利益冲突了。

这复杂的内情,普通观众或用户是很难理解的,所以他们只会觉得公告上的要求还算合理。在殷怜看来,舆论宣传其实归根究底不是与竞争对手作战,而从来都更像是与大众的一种沟通与博弈。举例来说,如果只是要求造谣者全部被封号,甚至只是要求他们把澄清留言置顶个十年八年,都会被认为过于苛刻。

可是如果只是要求他们去澄清谣言,或者把澄清置顶到谣言的伤害性大致消除,那么就会被一般人认为合理。但事实上,后者在实际操作上要远远难过前者,而且其付出的代价也会更高。

而一般来说,普通人对于这些情况的认知差异,就是很多媒体可以利用的信息差,殷怜只是反过来稍微使用了一下这类技巧而已。

但效果是很明显的。

至少目前来说,对于这场官司的节奏不是很好带,虽然平台方面也不是完全认栽,因为他们开始封号了。之前散播谣言的一些高人气账号,突然之间就受到了封禁,很快引发了部分不关心这些事的粉丝的愤怒。

值得一提的是,被封禁的账号很多都是真实的网红账号,本身并非营销号,传谣的程度也不严重,多半就是先入为主的质疑。相反一些有背景的营销号里面,只有一些本身数据几乎等于没有的小号才遭到了封禁,而其它的大营销号则飞速删除谣言信息,然后就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这就是网络平台的选择性执法了。

这么做对于平台的好处就是一方面激化了用户与节目组的矛盾,另一方面则降低了平台自身的人气账号损耗,让普通的用户吸引了注意力,而把专业的营销号给隐藏在了阴影之中。

这手段确实是有用的,因为一般来说网民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非常碎片化的,他们听说了某些账号发散了谣言,却不一定能知道他们都发散了什么言论,而如果把一些质疑节目组的言论当做被封账号的言论代表,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完全错误的。

舆论战就是这点麻烦,处处都是心机是陷阱,一个不关注就可能掉坑里。

为此,殷怜在空闲的时候专门调动AI又编写了一个监控性质的小程序,用来对于各大平台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和归纳,一旦发现负面舆论,就采取相应的策略。

事实上,她的网络信息渠道还是太少,是远远比不过热门平台的。虽然明面上来说,目前殷怜手下的各种项目影响力都如日中天,但其实传播度和宣传力度甚至都比不上一些营销过度的偶像剧,它的优势只在于整体的舆论好感度高,口碑好,所以才显得比较火。

就像一百个人里有七十个好评,和一千个人里面有五十个好评,其实基数差很多,只是因为评价高才显得结果更佳。

但这并不表示后者更有用,因为如今的网络数据就像是殷怜之前总结出来211亿的阅读量一样,可能实际只有一百个人,只不过每个人都主动或被迫被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在眼前展现了十遍而已。

当然,多展现几遍确实有洗脑的作用,虽然这种手段用多了,网民的免疫力只会越来越强,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和时间。而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人没有这个分辨的能力和心力,所以此类手段还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按照一般情况,像是这种做法的传统应对策略往往是有招拆招,澄清及时,适当反制,所谓公关24小时法则就是这么来的。不过,殷怜本身并不是营销咖,也不觉得打舆论战是自己的优势,所以她选择使用创意和技术取胜。

她监控到对方开始顶着节目组的名义搞不对付的网络吃瓜众的时候,就开始针对性地策划小动画,最后搞出来一组“制作”精良的短动画,又分别转化成了动态表情包,依靠其制作和创意,迅速就流传开了。

这个动画内容也简单,小营销号和大营销号接到一份工作,小营销号迅速头顶戴上了一个广告牌,上书“内部消息”,而大营销号则随后戴上了“转载背书”,网红号公众号八卦号身边路过,双方经过一番质疑和交谈——“真的假的?”“大新闻哦!”“扩散扩散!”然后纷纷举起了“广而告之”的牌子。

结果一转头,队伍被一记“澄清”的炮弹给冲散了,然后Q版网警可可爱爱上场,凶巴巴地来巡查,一众八卦号迅速被突然窜出来的穿西装的硬币君(暗示金主和平台的结合体)在嘴上贴了封口胶带,结果一回头试图谴责谣言源头时却发现大小营销号已经把广告牌摘了。

但是网警走过去之后,大营销号还是猛然回头拿出一个大锤,直接敲死了小营销号,小营销号被敲死时一个巨大的气泡冒出来,里面写着“祭天”,然后一道烟气从祭天烟雾里一溜烟地逃走,回头又变成了一个小营销号跑回来,只是这次的代表色从绿色变成了红色。

这表情包全部的长度也就只有七八秒左右,内容流畅而且容易理解,加上与时事互相呼应,几乎立刻就快速流传开来。

平台会借势,难道殷怜就不会?她也不把这些动态表情包用节目组的名义发布,只是随便让AI在群里以普通观众的身份随意散播,果然很快就被一些立场不同,但是都对造谣者或者平台有意见的网民迅速转载传播,用来质疑和谴责平台。

而这件事发生的同时,殷怜也让手下人员放出了一部分“内幕消息”,几百页的申诉书,她估计一般用户也没有精力去看,所以放出的是一部分内容比较引人注目的截图,其中特意截图了一些造谣性质最严重的发言,和辱骂污蔑意味最浓的发言,然后再引用了几位被平台封禁的账号的留言内容作为对比。

这样子一下子就能看出谁的问题更严重。

而在许多网民天然有好感倾向,其它平台又顺势推波助澜的情况下,这些被封禁的账号的粉丝,虽然一开始被引导着对节目组产生怨念,但却因为这一波曝光迅速反弹,开始攻击平台和那些没有被封禁,只是撤除留言假装无事发生的营销号。

节目组趁机发布公告,声明只要求道歉澄清,如果删除留言却不肯道歉澄清,那么将会视同想要逃避罪责,节目组不会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希望平台不要借机排除异己,如果擅自封禁用户账号导致部分用户无法对谣言进行澄清和道歉,那么节目组只能认为官方在刻意阻扰他们寻求公平。

同时,节目组还“好心”给各大平台提出了建议,认为一些谣言流传之后,伤害已经造成,平台不应当简单粗暴地进行删除谣言或者封号处理,而是应该锁定相关信息之后,在相关谣言下发布公告进行澄清,既是对于用户的一种警示,也是对于谣言伤害的一种弥补。

这种“建议”到底是不是为“被造谣者”好还真说不定,因为如今的网络社交平台之中,谣言和事实的分界线非常模糊不清,既有明明是谣言却一直流传的,也有分明是事实却被“澄清为谣言”的。

节目组这建议,不但对前者有效,对于后者伤害性也极大。毕竟扭曲事实这种事情,但凡不是一面倒地洗脑,都很容易让人在思考中辩证出真相。

但是这个建议却得到了各方网民的起哄支持,虽然有些人只看到明面上的作用,而有些人看透了这个提议背后的目的,但是除了那些被损害到了“利益”的人以外,大部分人都很乐见这样的结果。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沉睡三十年,我有了六个大佬儿子 穿越七零:女主她自带锦鲤光环 穿书后,恶毒女配反向操作成团宠 快穿:满级大佬又在装柔弱了 快穿,满级大佬误入宫斗片场 抄家流放,我搬空皇帝库房去逃荒 朕的侍卫休要逃 豪门盛宠:夫人的马甲没捂好 炮灰女配修仙逆袭记 惊世狂妃:小废物她是全能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