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太女纪 > 第 200 章 势成水火

第 200 章 势成水火(1 / 1)

三品院内拘了不少旧日达官,候罪等待大抵是煎熬的,有人一夜不睡是常态,当她疲惫的双眼由枯灯转向窗外时,破晓的日光于她是一种折磨。

一间屋内,刘达意正在来回踱步,她亦一夜未眠,本就不爽利,大清早又听见外面传来哀乐声,心烦道:“大好的早晨,是谁在吹吹打打!”

屋内下人赶忙跑出去,不多时回来:“禀大人,是闻人家的队伍,闻人老大人送棺归乡,正往京外走呢。”

刘达意一愣,喃喃道:“已是二十号了吗。”

拘在这院中,一恍竟数日飞逝。她怅然而叹,待愁绪稍过,紧接着就是焦躁:“该死,雍州的人怎么办事的,消息怎么还不来?!”她兀地看向下人:“再去看!”

“是、是……”下人赶忙出院,刘达意吃不下东西,就坐下喝水,约莫半柱□□夫,下人疾跑回来,两手捧着个盒子道:“大人!老家捎东西来了!”

刘达意腾地起身,忙扑过去打开盒子乱翻,将食物全倒掉,两手扒盒子,终于在盒壁扒出暗层,调出一封薄信。她抓起信件狂撕开来,急忙展看,须臾大笑一声:“哈哈,转机来了,转机来了!”

刘达意拿灯,将信纸烧焚,火苗扑朔间,阴然冷笑:“柳时真,你休要怪我无情了!”

-

这一日,四月二十日清晨,国朝光禄大夫、正授秘书监闻人慧,入棺兴丧。

上悯其忠义,恤其刚烈,追封其为礼部尚书,谥号文穆。家中遵照她旧岁所愿,敬谢圣恩,携遗骨归乡。

离京路上,有许多同僚、学生、文客前来相送,沿路搭设路祭。一众闻人家人着孝服护棺,她的两个女儿,闻人巧及闻人言卿的母亲闻人贞送棺归乡丁忧,一去便要三年。余者去后待事了便可返京。

闻人言卿也在队伍中,她穿着一身白孝,面无表情,唯有泪水默默流淌。

李思悟扑跪在路边,望着棺身哭得撕心裂肺,她说:“望师横去,余泪千行……我不知师为何而死,更不知师为何所杀!阴阳两隔,慈音不再,我之迷惘,当问何人啊!”

她烧了很多纸帽子,各式各样都有,边烧边哭道:“师惯重仪,入黄泉后,可戴此遮伤。”说着,像是又想起老师死时额前那道血口,她悲不能已,抓着纸帽子险哭得背过气去,被人搀扶时还在嚎道:“学生不孝,恨不能送师一程啊——”

四周都是国子监博士、闻人慧学生,经她一哭,不由得感怀慈师,纷纷泪下。

风临也设了路祭棚,在道侧严肃恭敬地等着,看着一位曾在朝堂执笏铮言的老臣,化作一棺而去,心中当真不是滋味。

气氛伤感,众正唏嘘之时,一个人突然冲出,抓着一桶东西,迎面朝闻人言卿泼了去。

黄汤自空中泼洒,雨样落下,立散大股恶臭,竟是粪水!

“闻人言卿!你污亲长身后名,曲蔑忠良,你枉为人!”

闻人言卿以袖挡面,还是被泼了满身污秽。那人把桶一丢,又自怀里掏出大把纸钱,使劲朝空中撒去,在被人阻拦间大声嚎啕:“闻人大贤,我为您悲啊!”

丢来的东西恶心无比,但闻人言卿无甚波澜,她静静站在道中央,带着满身污秽伸出手,朝向那些飘落的纸钱,渐渐地抬起手臂,高高接着,如同迎接一场庆贺的花雨。

四周嘈杂,哭喊骂声混着喝止声混成溪流。在声流间,她掌中接到了两片纸钱。

“闻人慧,谥号文穆。”她轻轻地说,“是美谥。”

“你们谁都没做到,我做到了。”

只是此时此刻,她的声音太过微弱,没人听见。

那泼粪之人闹得厉害,许多家仆止不住,混乱之中,一个素色身影大步走去,黑靴踏地,推开挡道之人,当着一道臣僚文士的面,抬手照着那人脸就是一耳光:“混账!”

这一巴掌愣是将四周打静了,注目之中,那人捂着脸,红眼瞪道:“殿下这一耳光是为了旧识出气吗!”

风临道:“孤是替你口中爱戴的大贤!死者为大,这是她人世最后一段路,你这样闹事,有没有顾她的体面!”

“你这一闹,今后人提起她的归乡路,永远都会记得她的后人在路上被泼了粪水,哪还会有恭敬之心!”

那人瞪着眼,一时无言而对。

恰此时,后方李思悟见此异状踉跄跑来,见一地狼藉污浊师路,悲怒万分,指着那人道:“你这浑蛋,安敢如此……”她大叫一声“呀”,突然抓起地上粪桶,抬手就套在那个脑袋上。

桶内立时传来巨大作呕声,四下一阵恶心。

那人虽不得章法,话却骂到许多人心里。是以李思悟一暴扣她脑袋,那边立刻就有人上来,假意同斥,实则拉偏架,说话间拉扯起来。

混乱之际,慕归雨等法司官员从各自路祭棚匆匆赶来,到了直接一句:“拿下。”令僚属将人捆缚起带走,好歹稳住局面。

事态稍歇,闻人言卿一身秽物站在道中,身周空了一圈,连家仆都不靠近,由她这样挺着。

未想风临直接大步走来,拿出丝帕直接上手去擦她脸上秽物。先前被泼粪孤立闻人言卿都无反应,未想此时反而受惊,忙忙退了一步:“不可……”

慕归雨亦于此时折返,冷眼睨向闻人家家仆:“你们愣着作甚,还不备衣。”后对她道:“去我处更衣。”

闻人言卿深深抬望风临,一颗晶亮的泪在垂眸时坠下。她手指轻轻抽走风临为她擦拭的丝帕,深行一礼,随慕归雨而去。

道上轻起薄沙,嗖嗖沿步履窜去,前方人孝服被吹得晃动,更显身形消瘦。风临观她满是脏污的背影,心中感伤万分,浓浓自责伴着萧瑟风声一并入心间。

是我太无用,不能保全她们。

-

内卫府中,巡督在听完孟品言的话后,摇头否道:“我不同意。”

孟品言见自己百般劝说还不得允肯,争论几句,巡督动了点火道:“你真糊涂!荣恒恩还在镇北军,陛下怎么可能处置荣恒威?至多就让她在三品院住上一年半载罢了!”

孟品言还欲再劝,可对方直接摆手:“不必再多言,兹要是问我,就三个字不同意。”

孟品言打量她,忽道:“若当我没问呢?”

巡督意味深长道:“你我背后各有高人,别弄得太难看。”

室中微静。须臾,孟品言躬身一揖,乐道:“岂敢岂敢。”

“行了,别贫了。”巡督一挥手,也变了脸,“去审静王吧。这差事上头看得重,是个机会,你可要好好办。”

“哎,得嘞,知道您疼惜卑职,卑职必不给巡督丢面儿。”

乐着从门内退出来,孟品言踱步往夜狱走,下台阶时忽狠狠啐了一口。

狗屁的机会,不是烫手的炭还能丢给她么。

带着属下,左拐右拐进了关押贵族的楼层,孟品言叫人打开风希音的房室,照例问询。话还是那些话,一套走完,风希音仍不言语。有个内卫喝道:“静王,您也不用撑着,实话告诉你,我们已搜了您住所,证据确凿,就是不开口您也抵赖不得了!

风希音缓缓抬眼,张口道:“证据确凿?呵呵……自打踏进此地,吾就有了回不去的准备。随你们怎样写,吾,不会说一个字,不会认一条。”

说完,她便合上双目,两手掐诀静坐,再不理会旁人。

-

四月二十一日,朝会。

一场始于清晨,毕于午前,一如既往漫长、丑恶、虚伪、复杂的朝会。熟悉到没劲,令人厌烦发困。

许是这朝会实在无趣,所以风临之后给它来了点不一样的调味。

每个臣子上朝都要带点调料来的,这样坐在龙椅上的君王才会看得有滋有味。

当着来觐见使臣的面,首先站出的是户部,户部尚书于三品院度假中,主官暂缺,侍郎代行,上前来摆出笑了给朝会撒了点国富民强的糖。兵部侍郎带来的是“一切安稳”的细盐,为了让武皇高兴些,她特意强调了这是北军荣大人送来的快报。

余下各部依序出列,都献上了蜜语浓意,在外使面前合酿了芳香扑鼻的盛宴。外使恭维献礼,帝王莞尔回礼,堂上宾主尽欢。

众笑颜送客,礼臣陪同,待人远殿阶,才始议政事。

御史魏泽因案暂且休职,御史台多了个空缺,刑部那边荐了个主事,人还算稳妥,就预备顶上,汇给吏部,吏部朝上提了一嘴,武皇点了头,这事就过了。

祝勉与沈雯和一案仍在查理,涉及朝中大员的案子向来慎重,一扯数月是常态,武皇也只是堂上略作过问,便议旁事。

礼部出列询问,孝陵祭礼延期,那一应布置是否先撤下?武皇否了。

此后又议数事,风临都安静异常。期间武皇不动声色瞄了她一眼,心中也微感奇怪:投毒案拘了静王脱了她干系,还以为她会堂上反参风恪诬告……

谢元珩一派的御史出列参言问询顾家一案,看似问顾崇明殴打亲王如何处置,实则意有所指。武皇没给明答,三两语执意压下了。

朝会将至末尾,武皇照例问了句:“诸卿还有事要奏否?”

大殿稍静,武皇环视一圈,正欲给梁佑元眼神。刘显义硬着头皮上前,深深躬身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武皇看了她一眼,片刻后道:“讲。”

心慌如擂鼓,可此时不得不上了,刘显义紧抓笏板,高声道:“臣家不日前于雍州发现叛臣孔俞的踪迹,已当场摁下,押往京来!臣、臣家中人还于孔俞藏身地搜出许多陈年账目,正与飞骑营大案相关!”

前列谢元珩微异:“谁?”身周人表情皆有细微变化。就连座上武皇都在听到此名那刻,微微睁大了眼睛。

刘显义额前冒汗,但家中两位长辈均已身陷麻烦,今日她必须撑下来,暗自吞咽一口,她提高声量:“臣家快马急送,已将账目一部分送抵京中,臣今日已带来,欲呈陛下圣览。”

说着她自袖中掏出两本文册来,将笏板夹至怀中,双手擎着文册上举,颤声高呼道:“陛下,文册中笔笔详记,并无臣母名姓,魏泽所呈账册污蔑之款项,受者另有其人!臣母、原户部尚书是冤枉的!”

满朝暗哗。

龙椅上武皇神情似乎未变,然眼神已暗涛汹涌。

一旁梁佑元细细端量,犹豫再三,还是下去拿了。

东西交出,刘显义几颗豆大汗珠滴下,紧张与愠意交杂下,她一声按捺不住,转向前列问道:“柳尚书,您难道没什么要说吗!”

此言一出立时不少目光投去,柳尚书端立其间,目不斜视:“我当言何?”

“您……!”刘显义咬牙,却听后列有人咳了一声。不待回看,龙椅上人已缓慢出声:“朕知道了。”

“爱卿,你和你的家人,都辛苦了。”

-

退朝后,闻人言卿独自出了皇城门,正沿着宫道往车马处走去,忽闻身后有人唤她:“闻人给事中,留步。”

她回头,见是风临,倒愣了下。想不到现在她还肯和自己讲话……

风临穿着紫袍走到她身旁,霜面神疲,像没怎么休息。闻人言卿问道:“殿下找臣何事?”

风临问:“你为何要写那篇文章?”

闻人言卿听罢脸色渐暗,低头不语。

风临蹙眉道:“此文一发,便是你终身的污点。你的名声就毁了。踏亲上位,没人会瞧得起你,你这一辈子都别想抬得起头。”

“臣知道。”她低声道。

风临说:“知道你还——”

“殿下,臣不见您,就是不愿让接下来的话坏了您对我的情分……可终究还是……”

“问臣为何……”

闻人言卿叹息,抬脸用那双疲惫布满血丝的幽目看她,皱眉轻笑:“做守序之人,寄希望于正道,让我一事无成。当我转向曲路,变为小人奴侍上者的第一日,我便全了我的愿。换您,您做不做小人?”

春风横贯而过,吹起二人衣衫,一绯一紫,长袖列列,影也扑朔。

风临定定看着她,意外的平静,得到回答后点点头道:“好,那你做小人吧。孤也去做禽兽了。”

“啊?”闻人言卿没听明白她的话,风临却没再回,只见她自朝前走去,大步走到了前方某紫袍身影身后。

风恪正在独自往远处车驾走,低头焦虑地想事,忽然感觉背后有人靠近。

“皇姐。”

风恪闻言回头,风临毫无预兆,一个拳头挥了过去,一拳将风恪打倒在地。

闻人言卿大惊失色:“我天!”当即便跑过去。

这拳不偏不倚,刚好打在风恪左嘴角,一下便渗出血来。四下无不惊愕,然风临面色平常,大步走到她面前,横跨她身,单手拎起她衣领,挥拳照着她左嘴角又是一拳。

“风临你他妈!”风恪被打懵了,回神挣扎着嘶吼起来,抬手去打她。风临偏头避开,像是端详了下颜色,自言自语道:“好像浅了点。”又是狠力一拳。

“殿下!”闻人言卿此时赶到,奋力去阻,“万万不可啊!这道上大臣们都还没走远呐!”

风临似未听闻,仍旧殴着,下一拳直接把风恪口中打出一口血来,风恪吃痛,“哇”地转脸大叫一声,一颗牙合着血水吐了出来。

“啊!”闻人言卿生怕打出好歹来,赶忙死命抱住风临胳膊,扭头去喝斥后方皇城门处的羽林军:“傻愣着干什么?!还不过来!”

守卫的士兵本就犹豫,互望一眼,小跑过来。此刻周围还没上车的朝臣们也都看到这一幕,就近的虽多有观望,但也有部分人跑来劝阻。人一下聚了起来。

“风临!你这疯妇安敢如此!本王绝不饶你!啊!”

“殿下快停手吧!”

“这何体统!皇城脚下岂能私斗,你们二人还不快停下!”

“镇北王您别太过分了!”

嘈杂间几个羽林军都没能拉开风临,她手紧紧抓着风恪衣襟,对周围话充耳不闻,只盯着风恪笑道:“从小到大孤都没动过他,他和你来害孤孤都没舍得推他一下,你敢打他,你是个什么东西?嗯?你是个什么东西也敢!”

子丞相远远地看了会儿,此时才慢悠悠走过去,附近人看她来都让出一条路,她板起脸走到风临身边,使劲拉开:“好了,还不住手!”

风临笑了下,松开风恪衣襟,闻人言卿心脏狂跳,慢慢松开她胳膊,看到风临的右手拳骨已破了些皮。

风临笑呵呵放下手,将欲转身,突然回身一把抓住风恪头发,附在她耳边笑道:“若再让孤知道你打他,就把你手剁下来。”

子丞相喝止:“够了,带走!”

风临被扯开时还在笑,远了三四十步,仍回身抬指对风恪遥点了两下。

闻人言卿满头冷汗,看着风临远去,只觉浑身脱力。她怎么也不明白殿下为何要在这个场合动手。“疯了……”她喃喃道,随即苦笑了一声,自叹:瞧瞧自己,我又有什么资格说她疯了……

道上,一束束目光如针刺来,扎进风恪肉里。她此生此世从未如此丢脸过,还是为了个男人!感受口中剧烈疼痛,她眼已血红,由人搀扶着站起,瞪着远去的人恨然大吼一声。

这打掉的不是牙,是她缙王的脸面!

“绝不放过你……”风恪此时格外狼狈,脸上粉被打花,口中滴着血,忍着掉牙剧痛瞪向她,目光恨毒至极。

身后几个官员正低声问:“丞相,您看该……”

子丞相看了眼羽林军和聚来的内侍,道:“瞒不住,上奏折报一下。姊妹间吵架,我们不好掺和,余下的由陛下处置吧。”

周围一众人神情都有些微妙。

风恪离得不远不近,字字都听得清楚,心内有如受大火炙烤。

好了,好了!现在所有人都要知道她缙王被风临在皇城外打了!

脸皮火辣辣的,忽然好像所有人都在偷偷讥讽她。一股急火猛攻头顶,风恪没撑住,一头栽倒在地!

-

当日下午,御史台公廨来了新同僚。

女子三十二三的模样,人瘦,长相算端正,各处都寻常,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似两盏大亮灯。身上除了新官服外,鞋子用具全是旧物,看着有年头了,但样样都很干净,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

问及名姓,其人谦然道:“某姓吴名冈,微字千仞。”

她来时,此处中丞等人正为顾缙一案发愁。上头的意思,是让御史台按制出个人,去督审此案,但是……

“王大人刚让人来告病,说不能跟进此案了,叫我们另寻接替……”

“又告病?”

“唉。”

不怪人都避讳,顾家的事复杂。牵扯亲王不说,她自家也有些忌讳,家里两个顾女还有分歧,一旦闹将起来,收不住场捅出什么不该捅的,麻烦可就大了。

何况看陛下的意思,似乎也不想处置此事。

一人想起什么,上前对中丞私语:“既我司都不愿插手此事,不如就将它抛给他人来做。新来的那个,不是还没有委事么。”

“哦?”中丞眼睛微亮。

“正巧她还是刑部推来的人,日后万一有事,我们也可尽推到她身上……”

“好!此议甚好,只是不知她肯不肯去?”

“大人且让我一试。”

-

当那位御史备好一肚腹稿前来时,没想到对方直接干脆地答应了。

她问:“你能去否?”

吴千仞就抬起头,直视她,慢慢道:“那就我去。”

没有推辞,甚至都没用一句劝。那御史心内诧异,以为她或许假应敷衍,没想眼看着她收拾好东西,带着文书往大理寺去了。竟是真的要办事。

她心内古怪:这人怕不是个傻的,啧啧……

-

吴千仞连着两天去大理寺,却都被婉言推了回来,隐晦的道理她们也给提了,似乎晓得了这个道理,就不该再来为难。

当第三次被婉拒后,吴千仞抱着文书出官署,正见到一众衙役押着个囚车往大理寺狱去。囚车上有个白发苍苍的妇人,皮肤很黑,手很大。她有一张苦悲的脸,和一双布满皱纹辛劳的眼,那双眼睛吴千仞曾识得,曾经它又亮又犀利。

在京中久仕的人应当会识得她,过去的威远将军,宁勇宁红涛。现在的阶下囚,宁氏。

吴千仞在原地看了很久,直到囚车拐弯。

那一晚她回家想了很久,与老娘坐了一晚上。老娘对她点点头,说:“去吧。”第二天一早,她带着家中唯一的驴车,和老仆出了门。

吴千仞没去大理寺和御史台,沿着街市走了许久,她最终停在一家寿材店前。

进门后,店家热情地来迎这位穿官服的客人,“敢问大人是为谁备下,要甚么样式甚么木材?”

她对店家说:“我的钱不多,只给我一口最便宜的薄棺就好。”

店家闻言,目光上下打量了下这个穿官袍的官,撇嘴让人搬出了薄木板棺材。吴冈自袖中掏出钱袋,把所有的铜板碎银倒出,排出够数的钱,将多的两枚钱收回去。叫来自己的老仆,两人把东西抬了出去。

店外有辆小驴车,窄而旧,吴冈把棺放上便坐不下人了,走路牵着驴车往大理寺走去。

一官,一驴车,一老仆,加上拉着的一口棺材,这奇异的组合引了不少注目。

到了大理寺,已有不少好奇看热闹的人跟着聚过来,远远地望着府门。她与车在大门口停下,拦了个差役道:“劳你去里面给张少卿、齐理正带个话,就说御史台吴千仞求见。”

她这一番架势非比寻常,差役见状不妙,也不敢让她入内,赶忙去寻。

待人出来,一见便知她意欲何为,肃面道:“吴大人,三思。”

吴千仞无视之,只问:“两位大人,能否答允出人拘押缙王?”

“荒谬。”少卿道,“没有旨意,我等岂能如此。”

吴千仞问:“国之律法难道是摆设么?天下月月千百起案情,陛下没有旨意,难道那些就不审了?”

“吴千仞,不要强词夺理。你明白我的意思。”

吴千仞没应,看了她俩一眼,转过身面向身后看热闹的人,突然高了些声音:“诸位,我乃新任监察御史,今日到此,是来督办一起案件。但总不能成。”

“我姓吴,这个字写起来,一个口一个天。我的姓,既不是名门世贵,更无簪缨恩泽,我的姓是一个平民的姓,我的老家在离京千百里的一个山坳。我没什么靠山,所以我三十三了,才站在这里。”

“我知道,举荐我的人,把我让到台前来的人,都是在利用我。可既然穿上这身官服,我就要在其位谋其事。从前我是主事,我便理好那一众琐务,今天我是御史,我就要按律监案。”

“顾崇明状告缙王谋害王夫,有人证三人,当立案拘查。为何人证、诉者皆收于关押,而被状告之人时至今日仍安居府中,不曾被问询?今天我就要站出来把这件事做成,没人冒头,那就我来冒头。要问为什么,我只有一句话——口在天上,庙堂当畏民言!”

她猛地回身,直视二人:“今我抬棺而来,事后一切责问由我一人承担!现在,我要你们当众回答,到底允不允拘审缙王!当着百姓的面,我要你们告诉天下,究竟法大还是尊大!”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