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4 章 784(1 / 1)

举例来说,孩子们一起开始一场篮球赛,如果有多人拥有随身仪,就可以在学习系统之中建立一场比赛,然后每个人登录这场比赛,选择自己的定位,另外还可以设定特定人选为裁判,负责进行计分。

然后宣布比赛开始之后,随身仪会记录每个孩子的各项数据,同时每次进球,裁判也可以随时在比赛界面进行分数修改,同时随身仪应该可以扫描场地,协助判定部分犯规行为——殷怜思考了一下,觉得如果能够在球体内部安装特殊的定位装置,那么效果会更好。

考虑到很多孩子进行的比赛并非正式比赛,一些规则需要可以灵活修改,比如时间,场地范围,胜负条件等等。殷怜心里有了定案,一个下午就搞定了目前大部分已知运动的规则和系统代码。因为有AI辅助,她基本上只有提供想法和创意就行了。

她还顺便设置了径赛的一些规则,引入卫星地图之后,设计了AI可以智能给孩子们推荐径赛地点和路线的比赛功能。但是这个功能可不容易视线,除了正规的运动场地之外,有些地方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就只能灵活利用附近的道路。但是出于安全性考量,这个系统还要考虑不同道路的人流量,是否会有车辆通过,有没有其他安全隐患……如果要覆盖国内所有区域,那可就要费大力气了。

不过她也不着急。这些都是百年大计,肯定不能急于一时。

她向来是个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就会积极利用,绝不会为难自己拼命死磕的性格,所以意识到AI所需要的道路信息如果通过网上搜寻不但容易有误差,还难以进行实时调整之后,就意识到这些信息应该求助于公安部门的天网系统——其实这个更精准复杂的道路地图系统的建立对于很多行业都可能有用,甚至短期用处远大于给孩子提供灵活的运动场地,不过长期来说,教育是百年之计,在政治意义上能重过这一领域的还真不多。

但殷怜虽然跟各个级别的公安部门都多少有了一些往来,这件事却不能直接去找公安部,因为对于她的项目具有直接管辖权和受益的其实应该是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于是她又辗转试图向这两个部门提交了自己的提案,又进行了一次三方演讲,中途等候的时间,都够她把程序规则设计到下一个模组了。

好在效果是好的。大家听了她的提案,都对她提出的软件很有兴趣。

当然他们感兴趣的是那套每场比赛对于各方面数据的统计系统,对于那种游戏化的经验值结算其实并没有很重视,但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反对。毕竟经验值系统是基于比赛数据进行的结算,平均跑速,距离,进球数量等等数据都能给出结算,某种意义上也能对训练的效果形成一定参考,所以大家觉得有用。可是这些经验值数据的娱乐性内容,不管是教育部和体育部其实都不怎么重视,毕竟华夏搞高压教育和官培体育太多年了,他们在高压学习和高压训练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那种高压环境,根本上就没有“兴趣学习”的生存余地。

但殷怜却觉得,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必然的冲突,完全可以共存。换句话来说,专业的训练当然可以严厉和高压一点,否则很难出成绩,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孩子们对于学习和运动的培养,完全可以从新区出发,进行轻度娱乐性引导。

但是只要能达成目的,倒不必在理论上过分纠结。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的项目,上头正式给殷怜批了一笔经费——这是殷怜没有想到的。她在映网的问题上已经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而这次的项目仍旧是公益成分严重,却仍旧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还是一副损益自负的架势,但是上头却没有继续让她承担这部分的支出,而是批下了一笔数额巨大的经费。

虽然这个“巨大”是对普通人而言,相比殷怜所要研发的软件功能和研发难度,其实并不充裕,但是这些叔叔伯伯也跟殷怜解释了一番,如果经费耗完,只要有阶段性成果,还是可以拿着阶段性成果去申请二期经费的。

这对殷怜来说不是坏事,除了需要定期报账麻烦一些,但是她家AI已经掌握了对应的记账规律,只需要把工作量和薪酬转换一下,再把一些支出成本进行跨次元换算,基本上就能作出一本基本合理,属实,只是掩去了一部分黑科技影响的清晰账目。

虽然殷怜认为研发这一款系统并不耗费很高的成本,但确实也很难带来多少收益。而且如果日后实际应用起来,为了推广长相,他们甚至可能进一步让利。

所以官方愿意一同负担研发成本就很棒了。虽然这笔资金对于双方来说都不算很大,重点是这个态度令人安心。

不过相比这笔资金,对于殷怜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对于天网道路数据的访问和查阅权限。虽然这个权限也受到了限制,但是用于搜集一些道路安全信息却已经足够了。

在搜集的过程之中,殷怜甚至还帮忙优化了天网程序。

她优化的时候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对,但是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惊讶自己已经能够不借助AI就能自主优化这个时代的信息系统了。倒是公安部门的技术人员非常惊讶,本以为殷怜只是背后的人力资源强大,没想到她本人也能有这种技术实力,难道真的是个天才?

毕竟谁都知道殷怜每天事务繁忙,动不动就搞些大动作出来,怎么想也不是有时间天天啃课本学技能的。

哪来这么多的闲工夫?

殷怜:……其实确实开外挂改了时间流速呢。

不过这事儿也没有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这个系统当年也是国宝级专家主持开发的,但是研发时间久了,虽然中途也有更新换代,却多数都是转交给了普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优化,而殷怜对其的优化,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改良,其实更多是理念上的更新和改良,至于其它的技术优化,普通技术人员也不是不能做,就是没有她这么一针见血。

但大家都觉得是因为她学习的对象水准更高,平日接触的科技也更高新,有本身知识结构上的优势。

这倒也没说错。

殷怜虽然平时不陪殷长生当码农,但是殷长生使用的很多技术转换方式,她在旁边耳濡目染,都了解原理。而且她本来就很聪明,过目不忘,修习了魔法之后精神力更加强悍,研究手段就比普通人强得多,确实掌握了许多专家教授都未必知道的尖端知识。

但大多数时候她并不会去展示自己,甚至会故意掩饰一番或者把功劳推给许多身份不明的“背后技术人员”,所以很多人也都不知道她的底细,并难以察觉其中的超常之处。

而在殷怜设计这个“学习小程序”的两个月,《红楼》情景剧也彻底红了。大约是第二周的时候,情景剧的口碑由褒贬不一突然逆转,变成了喷涌式地好评。

这个转变不是一瞬间的,但是转变的过程却是有明显规律的。

首先,是一群一开始热衷于反对这部剧的人为了能够找到论据而开始认真地反复观看起已经播放的剧集,刚开始他们确实找到了不少的槽点,不说有没有道理,但确实有理有据有细节,能说服一部分人。

但是很快,可能是看剧的次数多了,其中一部分人突然就真香了。

这突然逆转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剧的质量真的高,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年热门烂片实在太多,让一些人在面对这样用心制作的电视剧时,突然产生了一种诡异的不忍——他们可能仍旧不认同这部剧的改编方式,但是仅仅只是因为质量够高,很多人就已经对于黑它产生了罪恶感。

这种论调出现不久,有位头一天还写了八千字大长文批判红楼情景剧的大佬,第二天一大早突然发布了一条信息,宣布自己对剧转粉,然后又发了大约五千字陈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虽然字数不如前一篇多,但是煽动性却比前一篇还要强。

在这篇文章里面,他甚至列举了自己多年来追剧的心路历程,看着国内电视剧产业兴盛起伏的感触以及自己以往摸到一部好剧的激动,以及猜到名不副实的烂剧的愤怒,然后又开始从道具到剧本到演技一一把红楼情景剧夸赞了个遍,中间还夹杂了一些自己的私人情报——比如说昨天花了十三个小时写了八千字评判,写完之后就觉得坐立不安,看了两集剧集之后,突然情绪爆炸,又熬了六七个小时写了这五千字的博文,至今已经二十四个小时没睡了,但是心情却轻松了很多,因为他说了真心话。

让剧粉看得又好气又好笑。

他最后总结道:

“我依旧不认可它是红楼,但它完全可以是《红楼日常故事》,是新时代的另一部经典。”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肆意沦陷 皇城第一娇 疯批强撩诱哄!冷欲宿主眼红声颤 君卿莫相忘 凤舞天行 快穿年代世界 重生,太子殿下一心追妻 太刺激了!满级宿主被疯批强制爱 小女巫穿成假千金,要爆红先诅咒 狂妃上线:绝色魔尊痴缠不休